林:說到「超宅主義」這個詞,渡邊先生在書中為它下了個「窩在自己房間裡的同時,卻仍與世界相連結,追求自我實現的生活方式」的定義。這種過去根本無法想像的獨特生活方式,在今天之所以能夠化為可能,應該是由於現在以網路為主軸的數位媒體,已經相當普及的關係吧。
渡邊:是的。跟過去的「職人工夫」或「御宅族」相較時,這是特別不同的部分。我想我所提出的「超宅主義」,可以說是存在於這形成兩者的脈絡上,而又因為數位的力量而進化的型態。
原本職人師傅他們對於自己專業領域的堅持與執著,是不被允許去用經濟效率或成本效益之類的思考去衡量的。那是一種不被商品價格多寡左右,而是一旦決定要作,就是傾全力去對於每件商品都投注所有功夫與時間,那種獨特的美學。說能夠得到什麼回報,也往往是在心中自己感到有成就,說真話很難落實於口袋裡。然而,當導入了數位的魔法之後,突然間在這方面就能看到新的曙光。因為有了數位的力量,一個人傾注全力用盡執著完成的東西,只要一瞬間,便能以完全相同的品質,擴散到全世界。
而「超宅主義」就是認為這種「數位的魔力」,將會起源於個人進而透過社會,最後可以拯救世界的想法。
 林:你能夠更詳細說明一下這個部分嗎?
渡邊:用巨觀的思維去觀察,現在最急迫且必須去認知的,是「20世紀型的資本主義已經失去了其效用」這件事。
現在我們見到的金融市場,回溯它的形成源流,會回到兩百年以前的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。由於殖民地政策的實施,原物料可以從世界各地取得,而販售的市場也是在世界各地,為了符合在這種情況之下的需要,人們發明了對應大量生產製造的機械。而將「大量生產製品、迅速將其販售出去」擺在第一位的思考模式,也就很自然地支配了整個市場。儘可能地確保越寬廣越好的土地,儘可能地迅速興建越巨大越好的工廠,然後儘可能地去找來數量越多越好的勞工投入生產線,只要能夠搶在別人前面開始大量生產,就有可能壓倒整個市場,成為贏家。為了成為贏家的第一步,就是需要從廣從社會各處取得資金做為資本,而這就是股市的原理。
簡單的說,依照所擁有的土地面積比例,去換算成價值的思維,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。為什麼是土地而不是資本,是因為土地才是會成為生產製品的工廠建地,資本只是去交換土地用的。而擁有的土地能夠增倍,生產線也能擴充成兩倍,自然在同一時間內的生產數量也會增倍,收益才會也才能提升。
但是,這樣的思維進入了數位時代,突然之間就完全被顛覆了。在虛擬的數位空間之中,土地的面積或大樓的高度都沒有任何價值,就連去計較其所在地,也變得沒有意義。
假設你來到電腦網路之中,用3D的CG(Computer Graphics)蓋一間屬於你的房間,這時候你想蓋一間只有三坪的小窩,還是要蓋一間百坪的豪宅都可以,甚至是蓋成跟台灣島一樣大小的也行。而這些都只是數值上的問題,不代表它們的價值。
然後,你要將這個房間的數位檔案保存在位於東京的伺服器,或是位於新幾內亞的伺服器,對於你自己本身或是來訪的客人而言,也都不是什麼要緊的事。
IT在本質上的厲害之處,可以說其實就是在這兩點之上。就算你手上沒有巨大組織或數不完的不動產,只要善用各種情報機器與電腦網路,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家裡,憑個人完成許多工作。手上掌握巨大系統的必要性將會越來越稀薄,反過來說,巨大系統本身的優勢會漸漸消失。
不只是在生產上,在流通上,主流企業也將失去他們的完全優勢。
比如說想要買酒來喝的時候,我們會怎麼作呢?在過去,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,是儘可能到有名的店家裡,去從那家店裡的架上挑選商品購買,對吧?
但是現在,我們會在家中上網去挑選,去跟一家能在「想喝酒」那個瞬間,最有可能迅速確實地將我們想喝的酒送來的店家買酒。在這時候,大型百貨公司的網站跟個人營運的郵購網站,其實是站在同等立場任君挑選的。
在選擇酒的時候,原理也會是同樣的。不僅僅是只能從知名品牌之中去選擇,還可以從閱讀搜尋每天都會有更新的各種網站情報裡,找到合乎自己口味的品牌。漸漸的,我們會從一定要喝知名大廠的產品,漸漸轉換到能夠去找到並習慣購買合乎自己嗜好的酒。就算是完全沒有知名度,像是在小小的酒窖少量生產的,但是「這就是最合我胃口!」的那種酒。巨大企業至今所獨佔的利益,將因此漸漸消失。
同樣的道理,因為擁有大量土地所以就認為自己一生不愁吃穿,或是因為畢業於一流大學、在知名企業裡工作所以就認為自己終生有保障,這樣的想法也將化為泡沫,因為那些都不再有價值。不管你的出身或現屬於曾屬於哪個組織,而是能在當下最活躍的人將突然之間站上頂峰。這樣的話,與其是聽從他人的指示拼命唸書、鍛鍊身體,還不如靠自己一個人,先去找到最合乎自己發展的分野,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 林:大企業接連倒下的現狀,世界的媒體往往都將其視為是極度不景氣帶來的結果來報導,渡邊先生的看法呢?
渡邊:我認為次級房屋信貸危機(Subprime Shock/次級房貸風暴)本身,是資本主義的疲勞性骨折(Fatique Fracture)。而緊接在其後的環球金融危機,也不該是單純以景氣變動可以說明的。
有人說這是100年一次的不景氣,其實我們所遇上的,才不是那樣依循前例就能簡單打發的狀況。要順利渡過這場危機,人類的經濟必須從根底顛覆以求新生,除此之外是沒有其他辦法的。
那麼,人類的經濟又要如何新生呢?為了延續企業而更廣泛地募集資金,或是將錢用在改革之上……不,就直接往人群之中扔去到處灑銀票就好了啊!之類的思維,是很愚蠢而沒有任何意義的。在那樣的次元裡,並沒有答案。
真正重要的是「個人的力量」。我認為一個人一個人的見解與著想,才是真正重要的。而將這些來自個人的力量,確實地與經濟洪流去直接連結的架構,才是我們現在真正需要的。
【待續】
次回「從台灣看現今的世界
預定將在2009年5月18日更新
歡迎你的引用或提及本篇文章,引用時還請連結這個部落格。
你也可以利用下面的代碼,以Comibook形式轉載整篇文章,
但是請儘量不要用剪貼文章的方式直接轉貼全文。
如果是在論壇或BBS,我們建議你直接貼上連結至本文的網址。

請先閱讀「關於迴響的注意事項」之後,再與我們分享你的迴響。
期待你的感想、提問與意見。第3回專用噗↓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rakiko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